牡丹区人民政府
访谈主题:多措并举推进乡村教育振兴
上线嘉宾:
牡丹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训才
上线时间:
2024-03-28
上线单位:
牡丹区教育和体育局
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政务访谈节目。今天,我们邀请的嘉宾是牡丹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训才。刘局长您好,欢迎您做客牡丹区人民政府网。

刘训才】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感谢牡丹区政府网站提供这样一个与大家交流的平台,倾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在这里,我代表局党组和全区教育系统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你们及社会各界多年来对教育工作的理解、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主持人】今天我们访谈的主题是乡村教育振兴。刘局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教育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一方面,它的意义是什么?

刘训才】乡村教育是近年来全社会关注的重点。一方面,乡村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着能否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能否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乡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的“神经末梢”,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它能够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素质,激发农村人力资源潜能,造就富有乡村情怀的人才,从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主持人】从刘局长的回答当中,可以看出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区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推动这项工作的?

刘训才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乡村教育振兴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山东省建设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专项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区印发了《牡丹区推进乡村教育振兴专项工作方案》,重点从改善办学条件、推进集团化办学、强镇筑基、建强师资队伍等方面系统发力,不断夯实乡村教育发展基础,努力为乡村全面振兴赋能增效。

【主持人】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对促进教育公平有非常重大的推动意义,可以让教育公平的阳光洒到每一个孩子身上。我区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刘训才2023年,我区新建、改扩建农村学校5处、教师周转宿舍2处,新增农村中小学学位1440个,农村学生床位566个,教师宿舍158套。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保障校车接送和午餐标准配备等服务的基础上,完成了12处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的撤并工作,进一步优化了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投资350多万元,对全区教育网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了主干10G、千兆到校园、百兆到桌面。投资4000多万元,配备图书、计算机、多媒体一体机、实验仪器、课桌凳、音体美器材等220万件(册台套)。投资2100余万元,新安装空调1836台,改造更换变压器12台、用电线路2.3万米,全区中小学供暖实现全覆盖。以上工作,进一步改善了我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缩小了城乡教育资源差距。

【主持人】相信随着我们的不断努力,我区农村办学条件会越来越好,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会越来越小。刚才您也说了,集团化办学是促进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措施之一。刘局长,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刘训才】好的。多年来,受历史、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我区教育事业发展存在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教育发展极不平衡。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我区结合我区教育工作实际,不断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相继成立了6个中小学教育集团,在城区推行集团化办学。在城区集团化办学模式日益成熟的基础上,为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促进乡村教育振兴,我区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向农村延伸。截至目前,6个城区中小学教育集团均已成立了农村校区。各成员校由集团选派校长,按照集团成熟的管理模式,帮助农村成员校尽快提升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把名师、名校送到群众家门口,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多样、特色、优质教育的需求,有效提升了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促进了城乡和校际间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教育局将我区集团化办学模式作为“牡丹区经验”,向全市各县区做了推广。

【主持人】集团化办学的实施可以说将优质教育资源送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有效缓解了群众的教育焦虑和经济压力,让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刘局长,乡镇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着力点,也是推动乡村教育振兴的支点,我们是如何开展这方面工作的?

刘训才】就像主持人说的,乡镇处于城镇村三者的中间,左可承接城区输出的优质教育资源,右可辐射带动村居薄弱学校,存在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我们一直高度重视乡村教育发展,先后实施了“全面改薄”、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和能力提升、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系列工程、行动,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大幅改善。但是,我们仍然要看到,当前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主要还是城乡不均衡。为更好提升乡镇驻地学校、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带动乡村学校办学质量共同提高,我们又推出了强镇筑基行动,围绕7个目标、6个方面难点问题进行了安排部署。选优配强乡镇学区主任,主任由乡镇驻地的初中或中心小学校长兼任,教育指导员由乡镇驻地的中小学相关人员兼任,负责学区(联区)教育教学业务管理工作。鼓励乡村公办初中、小学、幼儿园按学段整合为三个或多个独立法人机构,实行“一校多区、一园多点”一体化管理模式,提升教育资源管理使用效益。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区李村镇入选省级第三批教育强镇筑基试点镇,新遴选黄镇、胡集镇、都司镇、皇镇和大黄集镇5处区级教育强镇筑基试点镇。截至目前,我区共打造省级教育强镇筑基试点镇1处、市级4处(王浩屯镇、沙土镇、安兴镇、吴店镇)、区级5处。强镇筑基行动的实施,缓解了城区资源紧张压力,提升了乡村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主持人】教育的振兴在于教师。刘局长,目前我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是怎样的?

刘训才】我们从以下四方面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选优培强乡村校长。加强学校领导班子考核力度,提高日常考核频次和考核质量。加快推动教育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实施“百名后备干部”培养工程。落实中小学校长定期交流制度,在一所学校连续任职满两届的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原则上就进行交流。加大优秀青年校长的选任力度,优化校长队伍年龄结构,新任校长(副校长)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遴选一批城区学校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到农村学校担任校长(副校长)。

二是提高乡村教师配置效益。加强乡村学校教职工编制配备,对偏远中小学适当倾斜。提高乡村教师招聘岗位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逐步配齐乡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全面实行乡村学区内教师“走教”制度,在考核评价、绩效分配、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倾斜。继续实施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为乡村学校培养优质师资。

三是大力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按规定落实乡镇工作补贴政策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根据需求持续推进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满足乡村教师居住和生活需要。落实乡村教师年度健康体检制度,由同级财政统筹资金予以保障。妥善解决乡村教师子女教育问题,在入园入学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在最美教师、特级教师等各级各类宣传选树、资质评定中,对乡村教师予以倾斜。持续落实乡村教师“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加大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力度,提高教学实绩权重。

四是建立驻乡村学校“三名”工作室。进一步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三名”工程的辐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遴选了36名省市区级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在36所乡村学校建立了“三名”工作室,由送教下乡转变为驻乡指导,加大对乡村教师、校长的培养力度,提高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助推乡村教育振兴。

【主持人】听了刘局长的介绍,我们对乡村教育振兴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希望我区这项工作越做越好,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非常感谢刘局长今天做客我们的政务访谈。

刘训才】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我再次代表局党组和全区教育工作者对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对教育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欢迎大家随时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于我们及时改进工作。谢谢大家!

中央及各省政府
    中央政府各部门
    省政府各部门
    省内各市政府
    市政府各部门
    市内各县区政府

    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地址:菏泽市东方红西街999号 邮编:274000 电话:0530-5928999、5928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