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2025年是全面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决胜之年,也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之年。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奔涌的新时代坐标下,工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压舱石"的使命更加凸显。值此承前启后之际,我们围绕"聚力赋能 创新突破 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向新而行"主题,专访牡丹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付洪军同志,共同解读新形势下我区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的路径与方略。您好付局长,欢迎您做客牡丹区人民政府网政务访谈栏目。
【付洪军】: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感谢区政府网站提供这次交流机会。当前,牡丹区正以"十四五"规划收官为契机,紧扣"创新驱动、数智转型、强基固本"三大战略,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向新质生产力跃升。
【主持人】:我区在稳增长、促转型方面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能否用具体数据说明?
【付洪军】:牡丹区锚定“工业强区”战略目标不动摇,统筹推进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一是工业经济在扩量提升中聚能成势。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制造业攻坚行动,积极培育工业增长点,2024年,全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达到182家,工业发展基本盘进一步夯实。实现工业产值308.1亿元,营业收入278.2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1%,居全市第三位,发展势头强劲。1-2月,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高于全市平均1.6个百分点,充分展现了我区工业经济的稳健增长态势。
二是工业企业在智改数转中迸发活力。牡丹区不断强化工业技改力度,加强创新引领、持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为产业快速发展注入新动能,2024年,全区工业技改投资增幅居全市第一。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推动工业“二次创业”,持续做大做强农副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机电设备制造等10个重点工业产业链,2024年新增数字经济“晨星工厂”10家、累计达到23家,“牡丹产业大脑”成功入选2024年度省级产业大脑培育名单,申报入库型省级数字经济园区2个。
【主持人】:当前全国工业经济面临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我区在保障工业经济发展韧性方面有哪些切实举措?
【付洪军】:我们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发力:
一是统筹谋划强支撑。我们通过组织召开全区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工业技改、重点产业链建设、数字化转型等重点工作,并明确了全年发展目标。这些举措为我区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和明确的发展方向。
二是机制创新稳运行。我们坚持“周调度、月分析”的工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工业经济调度会议,分析重点经济指标进展情况,并督促各单位、各镇街采取针对性措施推动重点工业经济指标持续向好。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体系,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工业经济运行数据,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三是精准研判防风险。我们加强了重点企业用电量数据的常态化调度和分析工作,通过深入分析先行指标来提前研判工业运行走势。并发挥工业运行指挥部抓总作用,统筹协调各部门,建强重点工业企业联系服务机制,推动工业经济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四是专班服务保复产。我们高度重视企业节后复工复产工作,成立了专门的工作专班来负责协调解决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通过常态化上门联系服务,实现184家工业企业全覆盖,我们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并积极协调解决企业物流、用工、资金等方面的现实问题。
【主持人】:2025政府工作任务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我区在数字赋能、促进传统动能焕新升级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付洪军】:好的主持人。区工信局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抓手,聚焦重点产业突破发展,加速数字经济创新升级,打造竞争新优势。通过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全区工业经济呈现提质增效、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转型底座。加快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实现5G网络深度和广度覆盖。成立加快推进5G产业发展工作专班,5G网络在城区、乡镇、重点企业及工业园区实现全接通和优质全覆盖,切实提升用户体验、繁荣产业生态。
二是聚焦数字经济园区培育,形成发展合力。聚焦数字经济园区培育,以数字经济为手段,优化新型产业数字电商发展模式,从而带动牡丹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辅导菏泽市天华电商数字经济园和菏泽市数字产教融合科技园成功申报为入库型省级数字经济园区。
三是集聚发展要素,推进重点项目。深化工业领域数据赋能,以工业数据驱动制造业资源优化配置。培育企业进行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数字赋能项目建设,我区现有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23家,“牡丹产业大脑”成功入选2024年度省级产业大脑培育名单。
【主持人】:技术改造作为产业升级的"关键引擎",在破解企业生产效能滞后、产品附加值偏低等瓶颈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请付局长结合我区当前工作进程,谈谈在技术改造方面的努力方向及工作措施。
【付洪军】:我区始终将技术改造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抓手,2024年实现技改投资增速37.2%、稳居全市首位,呈现出"量质齐升、多点突破"的强劲发展势头,具体体现在三个维度:
一是项目支撑持续夯实。新增技改项目入库数量屡创新高,2024年在库技改项目达到29个,涵盖了智能制造、绿色生产、高端装备等多个领域,省重点项目的天邦粮油“智改数转”项目、华润电力重大创新项目“熔盐储能”入选省级新型储能入库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显著降低了能耗和排放,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二是推进机制创新突破。由区领导亲自挂帅,深入企业一线调研指导,解决企业在技改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区政府也常态化专门听取技改工作报告,及时掌握工作进展,协调解决困难问题。
三是政策体系精准发力。相关科室部门精心策划并编制了政策明白纸,通过多渠道积极开展政策的宣传与贯彻工作。这些政策涵盖了技术改造设备的奖补激励、进口设备的税收减免优惠以及技改专项贷款支持等多个层面,确保企业能够深入理解政策内容,精准把握政策精髓,从而善用这些优惠政策,为企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主持人】:近年来,牡丹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营商环境日益优化,政策扶持不断增强,大众创业氛围日益浓厚,请您为大家介绍一下为了保持民营经济发展稳中有增、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需要从哪些方面持续发力呢?
【付洪军】:一是优化营商环境,破解发展难题。鼓励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降低融资门槛和成本。2024年我们联合民生银行、恒丰银行等,为大山红木等优质企业提供再贷款服务,除常态化协调推动科创贷、技改专项贷、专精特新专项贷等政策性融资项目向企业落实以外,推动解决企业融资困难堵点总额超过2200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压力。下一步,我局将总结经验,加大力度破解此类难题,提升专业服务水平。
二是加大中小企业培育力度,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进一步健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围绕培育一批创新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核心技术,优化完善扶持政策,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2024年入库创新型中小企业38家,通过“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17家,全面提高服务企业发展的力度、深度,常态化引导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搭建企业家培训交流平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引导激励制度,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积极听取优秀民营企业家为政府部门提供的意见建议、发展对策,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2024年,工信局开展企业财务规范化管理类培训5次、企业数字化转型辅导3次,以拓展民营企业家经营思路与视野,对标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主持人】:感谢付局长详实的分享!通过今天的访谈,我们深刻感受到牡丹区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战略定力与创新实践。相信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牡丹工业定能乘势而上,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谱写新的华章!广大网友朋友,本期访谈到此结束。
【付洪军】: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感谢社会各界及广大网友一直以来对全区工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