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2371702495395357K/2022-00025 | 分 类: | 基本简介 |
发布机构: | 牡丹区第二十一初级中学 | 成文日期: | 2025 年 05 月 26 日 |
标 题: | 牡丹区第二十一初级中学--基本简介 | 发布日期: | 2025 年 05 月 26 日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内容概述: | 牡丹区第二十一初级中学--基本简介 |
- 索 引 号:12371702495395357K/2022-00025
- 分 类:基本简介
- 发布机构:牡丹区第二十一初级中学
- 标 题:牡丹区第二十一初级中学--基本简介
- 成文日期:2025 年 05 月 26 日
- 发布日期:2025 年 05 月 26 日
- 内容概述:牡丹区第二十一初级中学--基本简介
牡丹区第二十一初级中学--基本简介
【概况】牡丹区第二十一中学始建校于1982年,原名城关一中,1984年更名菏泽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年成立二十一中教育集团,教育集团现有五个校区。城区有四个校区,即中华路校区、长江路校区、西安路校区(文苑学校)和中山路校区,四个校区在校学生一万余人,教职工633人。农村有一所学校——何楼一中校区。牡丹区二十一中学是菏泽市初中教育的窗口学校,山东省精神文明单位,"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校本培训示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化学校""山东省素质教育先进单位"。
【中华路校区简介】中华路校区扩建工程截至2023年底,已全部完工,形成“七楼四园一场一馆”建设格局,九思楼、躬行楼、尚德楼、求真楼、勤学楼、精思楼、远志楼,百花园、育蓝园、苦练园和举园,空中体育场和图书馆,激励着学生每天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九思广场和围墙上的“志行”文化,展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成果的教学楼五层连廊,心理咨询室、留守儿童关爱室、宣泄室、音乐放松室等功能区域,学校正以文化势能激活教育新质态,为培育有理想、肯担当的时代新人提供鲜活范式。
校区坚持"文化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品牌荣校"的办学思路,紧紧围绕"为每一位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以文化发展为魂、课堂教学改革为基、个性化发展为翼、教育家精神为本,构建起“四位一体”的教育创新生态系统,努力打造以"志·行"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引导全校师生既要梦想高远,又要脚踏实地。
学校以"人生有梦,行在当下"为校训,追求和谐共生、师生双向发展的工作目标,教师发展以敬业奉献为底线、以教研修一体化的校本教研为带动;学生成长以规范文明为底线,以"三步六环二十四课题"系列德育课程为主题,以“文化引领,德育浸润”为导向,构建了“3636”德育课程体系,将德育目标与核心素养深度融合,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分层设计主题化课程:七年级以“养成教育”为抓手,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八年级聚焦“礼仪教育”,为青春期的价值观奠基;九年级通过“成才教育”架设理想阶梯。
名校来自名师。几十年来,学校狠抓教师队伍建设,立足二十一中实际,以校本教研为主要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金字塔式”教师发展路径,通过书法比赛、课堂风采大赛、教学技能大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以赛促教,促进青年教师从新手教师逐步成长为“种子教师”、“青年名师”、“青年领军人物”,形成“三阶递进、多维共生”的专业成长路径。
名师工作室的“1+N培养工程”充分发挥“牡丹区名师”的引领作用,带领青年教师发展中心培养出的青年种子教师和骨干教师们聚焦课堂教学,进行赛课、磨课、研课,定期开展学科沙龙、教研论坛、专题研修、课题研究等活动,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同成长”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以名师引领教师成长,以团队赋能教育创新”的目标。
“班主任工作室”则聚焦“全人育人”时代命题,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发挥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定期组织观摩优秀班主任的班会课及请教带班策略活动,助力21中一线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成长。经过不断发展,多名教师荣获“部级精品课”、“山东省优质课”、“省级一师一优课”“山东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山东省实验课”、“牡丹区教学能手”、“菏泽市教学能手”“牡丹区优秀班主任”等多项奖项与荣誉。
学校成立“少年科学院”,打造“1+N”科学课程体系。“1”为基础学科课程,夯实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N”为多元化拓展课程,如机器人编程、3D打印等,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兴趣。通过科技节、校本课程等实践项目,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创新成果,近三年在省级以上科创赛事中获奖30余项。
【长江路中学简介】牡丹区第二十一中教育集团长江路校区是2016年在原二十一南校区的基础上,合并了牡丹区劳动技校,拆迁了30多户当地居民,投资1.25个亿而兴建的。占地面积约100亩,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大小建筑共11座。目前共9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000余人。学校云课堂标准教室、各种功能室如录播室、网络教研室、大型图书阅览室和精品课程室均已投入使用。
学校育人思想为“知行合一,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还是陶行之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无不在倡导一个主题,那就是“知行合一”。依据多元智能观点和人本主义思想,坚持为每一个师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条件;以植入生活、尊重个性、化育生命的“行文化”生态育人体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文化引领高立意。长江路中学继承二十一中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走文化引领之路,“行”文化是长江路中学的核心文化;人生有梦,行在当下,行聚校训之魂;厚德至善,行言相顾,行铸校风之范;严谨治学,行若由夷,行率教风之先;以梦涵品,行不逾方,行领学风之正;育德于心,教化于行,行定管理之策。学校核心文化就像一面高扬的旗帜,引领着师生们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
课程设置全方位。课程是学校育人的核心,长江路中学有完整的“行”文化课程体系、清晰的“行文化”课程结构和丰富的“行文化”课程设置。
学校“行”文化课程体系,坚持“一个中心,两条路线,四项原则”。 以核心素养为中心,以育德于心,立德于行为思路。以能行、知行、践行、全行为原则,达成“知行合一”育人目标。学校“行”文化课程结构,呈现“一四三x”框架结构。即:一个指向:核心素养;四个类别:生命健康、品德修养、艺术审美、智识人文;三个层级:基础课程(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拓展课程(国家课程拓展课程和校本课程)、探究课程。开发了90多个国家拓展课程和学校课程,“一四三x”课程开发模式已经形成。
课堂范式更优化。长江路中学立足于文化大校,发展于校本教研,成就于课堂教学。
三十多年来,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在目标教学、异步教学、目标异步教学、学法指导学练矫正、分层教学的基础上,我们探索并实施的“四步”范式教学,即定向—自学—对话—评价。遵循“学生为主、学生先来、为学而教”的以生为本教育思想,融入魏书生“六步”教学法、蔡林森校长“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学法、于文江老师“再创教学”等教育理念,主张在问题导向下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培养,通过师本、生本、生生、师生多方对话生成的方式,辅以正向激励的促进,达成师生共长、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这一目标。
校园书香溢满园。让读书成为师生生活的一部分,让读书涤荡心灵、陶冶情操,让读书引领教育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打造书香校园,提升学校品味。
一是硬件助读:确保阅读硬件建设满足师生读书需求。图书室是一个学校的文化地标,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学校在敏行楼一楼建有1500平阅览室,装修雅致,文化浓郁,是令师生最惬意的地方。这里充实了阅读书目10万余册,可同时满足8个教学班上阅读课。在躬行楼三楼建有“知之书房”和“不知书房”,均有300平,图书共有3万余册,能分别容纳60人,书房配有网络直播系统,可实施读书活动对外现场直播及双向交流。咖啡、茶饮俱全,为师生阅读、交流、思考等提供最高档服务。躬行楼一楼建有三座教师阅览室和一座学生阅览室,均配备足够的相应书籍,为师生阅读及家长学习提供服务。每个教室均设置班级读书角,配有教育部推荐书目,以微型图书馆的方式运作,营造书香班级。躬行楼大厅及每个班均配有电子图书机,供学生分类了解图书简介、选择喜爱的书目。在躬行楼一楼走廊、各个教学楼走廊均配有开放式图书角及座椅,师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随手翻阅。二是活动载读 :打造最美书香品牌活动营造读书氛围。活动是最好的载体。学校以最美书香明星系列评选活动为载体,用校园广播,平面展板,标语等多种途径宣传,营造全校阅读文化氛围,师生在阅读中学习,在读书中积淀,学科素养在活动里悄然养成,人文情怀在活动里尽情提升。
三是推动悦读:坚持常规读书研讨形式提升读书质量,把师生从手机和互联网“拉回”书本。 每周一至周四下午第四节课,把全校所有老师分八组,分别在“知之书房“和“不知书房”进行读书交流活动,每组分别设读书领军人物,分别制定阅读书目、读书计划、读书活动等,主持读书会。让校园具有真正的“书香味”,惠及的不仅是当下的师生,还有他们的未来。
环境育人润无声。校园内有体现学校核心文化的石刻和墙文化,建有七个风格不同的主题文化园:
“实行园”是大型石刻彰显行文化核心;“悦来园”是以迎客松来表现“近悦远来”的儒家好客之道;
“凌霄园”主体为天圆地方的花架,告诉师生志远行方;“秋实园”里木瓜石榴寓意勤奋才有收获;“如意园”柿子林表达我们对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的向往;“育蓝园”用高雅的玉兰花愿青蓝工程名师辈出;“凯旋园”棕榈树象征胜利,期待我们的学子学业有成......校园建有银杏大道,国槐大道,海棠大道、法桐大道四条大道,四季美景各有不同,达到环境能育人,草木会说话。
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墨尔本大学教育研究所主任JohnHattie教授及其团队通过综合900余项元分析发现:在学校教育所有可控的变量中,教师是造成学生学习结果最大差异的来源。可以说,教师就是落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最关键的因素。清华校长梅贻琦说: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因此,学校将教师专业化成长作为学校持续发展重中之重的工作,通过读书交流、校本研讨、课堂大赛、业务述职、青蓝工程、课题研究、名家讲坛、微课题、微讲座等系列化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近年来涌现了一大批省、市、区能手教师、骨干教师及优质课、一师一优课获奖教师,多篇省、市级课题顺利结题并进行经验推广。
任重道远勇担当。新学校、新起点、新征程,我们将继承传统图发展,心怀梦想勇担当,决心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各个兄弟学校的帮扶下,把长江路中学建设成为师生快乐学习、幸福生活的美丽家园。
【西安路校区简介】文苑学校位于牡丹区西安路766号,占地51.6亩,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文苑学校育人目标:围绕“真、善、美、学、思、新”,培根铸魂,五育并举,培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素质教育,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学理念:为学生发展奠基,为教师成长搭台。秉承校训:人生有梦,行在当下;校风:求真至善,弘毅尚美;教风:精研善教,守正创新;学风:厚德敏学,精思笃行。
[文化铸魂]文苑学校致力于构建一所兼具人文关怀与青春活力的卓越学府,旨在满足学生、教师和社会各界的期待。学生培养方面,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诚信品质、特长技能和全面发展,以期成为具备家国情怀和领袖气质的社会精英。在教师成长上,学校致力于培育具有坚定信念、专业自信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确保每位教师都能体验到职业尊严与幸福感。
文苑学校秉承“人生有梦,行在当下”的校训,坚持“为学生一生的幸福成长负责”的育人理念。学校通过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的特色化开发、作业教学的兴趣化设计以及评价体系的动态化调整,旨在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优质的教育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此外,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优化课堂设置,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丰富课外生活,实现学生从规范到优秀、从卓越到绽放的跨越。
文苑学校以“和”文化和“暖”文化为核心,构建独特的校园文化体系。“和”文化强调和谐、和美,倡导师生在和谐共生的环境中共同成长;“暖”文化则致力于打造一个温暖的教育场,让师生在充满关爱与温暖的环境中共同成长。此外,学校还以文苑校名为基础,融入和暖文化元素,设计了吉祥物“文小和”和“苑小暖”,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象征。这些文化元素不仅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理念,也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生动的校本化表达。
[硬件焕新]文苑学校设有高标准的教学楼、录播室、报告厅、校园电视台、操场、塑胶跑道、排球场、足球场、篮球场、学生餐厅、学生午休宿舍。800平方米的学生餐厅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吃到现炒现吃的新鲜热乎的午餐,更能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6-8人间、12-16人间的高标准午休宿舍,将“人人有宿舍,生生能躺睡”的愿望变成现实,确保了孩子们的午休质量,最大程度地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文苑学校小学部新教学楼、课程室、教工阅览室、学生午休宿舍、微机室、理化实验室、山东省优秀班主任工作室等;三期工程将建两座教学楼、电子图书馆、高标准多功能报告厅、教师专用停车场等。不久的将来,崭新的教学楼、具有现代气息的学生电子图书馆、高规格多功能室和教师的专用停车场即将落成,孩子们的校园将更加漂亮高端。
[专家赋能]文苑学校聘请教育部国培专家、全国知名校长郑立平担任首席顾问,特聘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傅海伦教授担任我校教育高质量发展高级顾问。通过专家顾问团亲临现场指导的方式,帮助教师更便捷、更直接地与国内同学科顶尖教师、专家、名师一对一交流,多维度赋能,贯通联动,实现全方位的教育方法改革、教育理念创新,使文苑学校成为有思想力、创新力和行动力的育人高地,为集团一体化教育向高水平发展赋能助力。
为了让学校发展充满活力后劲,二十一中教育集团赵广华校长委任吕春霞为“集团青年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全力托举青年教师成长。吕春霞校长大胆创新,为青年教师量身打造了“4321”培养模式:通过实施“成长型”“成熟型”“骨干型”“专家型”四级联动式梯队架构,设计“种子教师”、“青年名师”、“青年领军人物”三阶成长阶梯和三年培养计划,利用“集团”和“校区”两级助推平台,聚焦“托举青年教师全面成长”这一最终目标。日常开展“读书漂流”、“读书润心田”、“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等活动,助推青年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师资雄厚]在市区两级政府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依托集团化办学这一得天独厚政策优势,文苑学校由菏泽市第二实验小学(原附小)和牡丹区二十一中两大集团名合办学助力文苑学校高品质发展。文苑学子可以连续九年享受全市最好的师资优势和先进的育人理念。小学部自2022年暑期开始招生,现有20个教学班。由菏泽市第二实验小学(附小)派出精英管理团队,选拔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担任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初中部2023年暑假开始招生,目前有初一10个教学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由牡丹区第二十一中学教育集团统一从中华路校区、长江路校区选派最精干的管理团队、名班主任、名师、骨干教师、高层次人才担任,拥有精湛的教学水平,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课程强基]文苑学校以“五育并举,立德树人”为课程目标,以学生兴趣爱好为依据,精心组建了阅读、运动、绘画、器乐、编织、插花、口琴、太极拳、文学社等十多个社团,从视觉享受的艺术课程到挥汗如雨的体育项目,从陶冶情操的音乐活动到锻炼思维的科技课堂,“动”“静”并济,“文”“武”相得。构建了“强基、扬长、导航、赋能”充满活力的特色课程体系。学校还把农耕文化“种”进校园,为学生们精心打造了2000余平方米的“文苑农耕”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创新“劳动+”课程体系,开展“劳模面对面”“工匠进校园”等活动,让学生们在聆听劳模故事、观摩精湛技艺的同时,在“种、赏、收、品”中养德、益智、健体、塑品,以劳育心。
[常规强化]文苑学校在教学环节中实施严格的规范管理,每日至少检查一次教师课堂教学情况,每两周至少检查一次备课、作业批改等教学笔案工作。此外,学校还加强了听评课和集体备课制度,以学科为单位,教研组长为核心,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研工作计划。备课要求详尽,包括独备、群备和互备三个环节,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学校注重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模式的探索,以及新老师见面课、教研组长示范课、骨干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系列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同时,学校还制定了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以确保教学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三字(粉笔字、硬笔字、毛笔字)作为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学校特别重视其提升。为此,学校聘请了专业书法指导教师,并制定了每周一练的活动方案。每位教师自主练习后,将作品在校园指定位置展示,供师生观摩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师的书写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模式创新]文苑学校积极探索并实践“小班化”“差异化”“大单元”教学模式,致力于提升教学质效与学生个性化发展。
小班化教学模式下,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更多关注和指导,确保教学质量与效果。差异化教学则针对不同学生需求,提供个性化教学方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大单元教学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校注重小组学习共同体建设,班主任与任课老师科学分组,明确职责,优化评价表,表彰优秀小组,激发学生潜能,促进组内合作,实现学习效果最大化。为此,学校设计并使用多种评价表和喜报,如“小组学习情况每日评价表”“老师最满意的小组任课教师评价表”等,有效激发了学生积极性与团队合作精神。
学校名称: | 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十一初级中学 | ||
办学地点: | 菏泽市牡丹区中华西路2699号 | ||
办学条件: | 牡丹区第二十一中学始建校于1982年,原名城关一中,1984年更名菏泽市第二十一中学。 | ||
办学类型: | 普通初中 | ||
办学性质: | 公办 | ||
办学规模: | 2018年成立二十一中教育集团,教育集团现有五个校区。城区有四个校区,即中华路校区、长江路校区、西安路校区(文苑学校)和中山路校区,四个校区在校学生一万余人,教职工633人。农村有一所学校——何楼一中校区。 | ||
上级主管部门: | 菏泽市牡丹区教体局 | ||
所在区: | 牡丹区 | ||
官方网站: | 无 | ||
联系方式: | 0530-5685303 | ||
其他公开渠道: | 微信公众号:牡丹区第二十一中学教育集团 | ||
办学特色: | 党建品牌:.“HE•党建123” 教学模式:“四步范式”教学模式 德育教育:“三步六环二十四课题”系列课程 | ||
师资水平: | 四个校区在校学生一万余人,教职工633人。 | ||
荣誉奖励: | 山东省精神文明单位 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 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山东省校本培训示范化学校 山东省教学示范化学校 山东省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等 | ||
历史沿革: | 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十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是一所区直初中,现有中华路、长江路、西安路三个校区。牡丹区第二十一中学位于菏泽城区西南部,中华西路2699号。她的前身是位于原何家祠堂的菏泽县第三完全小学戴帽初中。1980年开始建设占地37亩的新校,1982年从第三完全小学分离出来,迁至今址,独立成为菏泽县城关镇第一中学,简称城关一中,张家成同志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1984年王贺钧校长到任,兼任党支部书记。这一年,学校更名为菏泽市(县级)第二十一中学。这一时期,建起了两座能容纳24个教学班的教学楼,教职工人数也有所增加。1985年,全体教职员工有140余人,拥有33个教学班,2730名学生。 1986年,谷清池同志调入二十一中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此时,学校拥有任课教师133人,26个教学班,共2000余人。1988年,全校拥有教职员工147人。谷清池校长实施科学的管理制度,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推行目标教学和目标异步教学,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备受社会各界瞩目的重点中学。1999年,学校规模扩大到4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00余人。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在这一时期,学校兴建了6400平方米的综合楼(即如今的九思楼),学校实力进一步增强。 1999年6月,姜秀生间志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二十一中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膨胀时期。经过努力,2000年,学校东邻占地近10亩的礼帽厂并入二十一中,并于2001年在这里成立了瑞堂中学。在政府没有拨一分钱的情况下,新建三座教学楼(即如今的勤学楼、精思楼、远志楼),增加教学面积一万多平方米。 2003年8月,与南城办事处签订并实施了联合办学协议,在原南城中学的基础上设立了南城分校。南城分校历经2008年和2017年两次改扩建,综合楼、教学楼、体育馆、餐厅及标准运动场俱全,教学配套设施完善,俨然一座现代化学府。 2004年8月,刁颜清同志出任二十一中校长,李香凤同志任党总支书记。内部投入现代化水平上迈了一大步:投资200多万元,安装了办公室空调,建设了100多座多媒体教室,为每一位教师配备了电脑。学校管理奠定了敬业奉献、求真务实的工作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更重要的是教育模式的探索及贡献。继2003年以来托管南城中学的成功经验,2007年8月,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菏泽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实施意见》,二十一中托管原牡丹区西城中学,设立二十一中分校;2008年8月托管北城中学,设立二十一中分校。 2009年6月,李香凤同志任二十一中校长兼党总支书记。校委会一班人在原来良好条件基础上,进一步创造了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培养了一大批省市区名师、省市区教学能手,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2012年,中考创下一中榜首前10名均为21中学生、前50名达到36人、前100名达到68人、正榜录取达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一中总数达到了928人的历史新高。三年投资过千万,新建两个高标准运动场、改造办公楼、铺设新地面、更新108座电子交互式白板多媒体、更换教师电脑、8000套师生桌凳、阅览室、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等功能用房全部充实或更新。 学校正以满腔的热情、超前的理念、实干的精神,不断实现“抓规范致有效一一成习惯求高效一一创特色有品位”的工作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