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政府
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政府
索 引 号: 12371702495180647J/2024-00147 分  类: 教研信息
发布机构: 牡丹区第二小学 成文日期: 2024 年 03 月 02 日
标  题: 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小学--教研成果: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研究成果 发布日期: 2024 年 03 月 02 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内容概述: 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小学--教研成果: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研究成果
  • 索 引 号:12371702495180647J/2024-00147
  • 分  类:教研信息
  • 发布机构:牡丹区第二小学
  • 标  题: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小学--教研成果: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研究成果
  • 成文日期:2024 年 03 月 02 日
  • 发布日期:2024 年 03 月 02 日
  • 内容概述: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小学--教研成果: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研究成果

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小学--教研成果: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研究成果

字号:        

     浏览量:

以研促教提质量 全面育人抓管理

——牡丹区第二小学2023-2024第一学期教研活动成果

本学期,牡丹区第二小学在教科研中心的大力指导下,不忘教育初心,时刻牢记立德树人使命,锚定教育高品质发展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我们的课程教学工作坚持全环境立德树人育人理念,以提升教师教研能力、提升教育质量、提高课程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研促教,科研兴校,跑出学校发展的“加速度”。

一、精准用力,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率

学校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从加强教学管理为方向,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抓手,细化教学管理、教学计划、课前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课后评价反馈等环节,全面优化教学管理,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1.教学管理上突出以教学为中心

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制订和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备课制度、巡课制度、作业布置和批改制度、检测评估制度等。这些制度都是在上学年的基础上修订的,与教学督导、考核评价等形成管理体系,可操作性强,切实可行。本学期学校继续开展校长廵课制度,提前一天通知到教师,第二天入班听课,上半年巡课38节,下半年巡课35节,通过查看教案、作业等,抓住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反馈三个环节督导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2.教学计划上突出以课标为中心

教学上,每学期初,各教研组以课程标准为中心,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教研工作计划、学困生帮扶计划与班级工作计划等组成具体可行、科学有效的工作计划,在实施中不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

3.备课上突出以学情为中心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要求备课必须以新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认真写好教案,以个人独立钻研备课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教案条理清楚,切实能指导上好课,不搞形式主义;教案要明确地体现出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不备课不得上课。学校建立教案检查制度,由教导处和科组长负责检查。教学检查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纳入学校期末量化。

4.课堂上突出以生成为中心

教师课堂教学要围绕中心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堂上“看见”学生,使各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参与,使其对相关的知识形成有效的掌握,学有所得。特别是要照顾到差生,力求使他们能掌握本课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达到减负高质量的目的。

5.作业上突出以减负为中心

学校紧紧抓住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反馈等重要环节,要求课内作业的设计要求“精、活”,坚决反对机械重复”“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课业过重负担。课下作业方面,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要求不超过半小时,既要减轻学生负担,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做到符号清楚,字体端正明了,有日期有评语或等次,批语要多鼓励学生,有二次批改或多次批改,及时评讲,查漏补缺。对于后进生,要热情帮助,耐心指导。学校对作业布置与批改每学期期中期末固定检查两次,每周抽查一到两次,检查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纳入考核量化。

6.考试上突出以反馈为中心

对学生进行考查和各科综合评价,是检查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促进作用。我们高度重视学生的考查工作,从命题质量、批阅、反馈环节严格把关,提高教学考评的一致性,并把重点放到落实环节,对反馈环节的落实情况进行统计公布,有效减少重布置轻批改的现象。

二、教研聚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为了优化提升课堂效率,我们紧抓教师教研,抓好集体备课,提高教研实效,打造高效课堂;通过办好教学开放活动、课题研究等工作,发挥集体力量,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1.集备融汇集体智慧,促进提升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深入推进,要保持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完善了校本教研工作的管理制度、实施计划、奖励政策,加强集体教学研究,打造高效课堂。

在上学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本学期,学校开展了一次全校规模的集体备课、研课、磨课活动:3月份开展集体备课、校长巡课活动,9月份确定“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研计划,印发“高效课堂”相关教育理念,进行了5期的理论学习与讨论,提高教师对“高效课堂”的认识。10月份相继开展三轮集备活动,先进行级部集体备课、试讲、研讨、成课,再随机抽取教师进行全校教学展示并交流研讨,组织评委进行量化打分,结果按照50%的占比纳入模范级部考核,并在第三轮邀请教研室教研专家跟进指导,发挥团队优势,研以求进,磨以求精,提高课堂效率,积累了具体案例和实践操作层面的丰富素材,教育教学与教研能力提升显著。

2.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迅速成长

学校坚持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教科研理念,积极落实《牡丹区教师专业发展“六个一工程”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以教育科研的发展推动学校、教师、学生的整体发展。指导老师们树立“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意识,立足学校或区域实际,每年主持或参与一项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写一篇论文和教学感悟,以发现问题为起点、以研究问题为中心、以分析问题为主线、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由小到大、从低到高、循序渐进开展课题研究与成果转化工作。

目前小课题校本研究立项151项已进入结题工作,学校目前承担“数学文化”“黄河文化”“教育评价改革”“音乐唱游教学”“3D创意设计课程”等国家、省市级规划和重点课题6项,在教师中蔚然形成人人参与科研活动,个个争报科研课题的良好气氛,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效果。今年参加区教学能手的老师评选中,赵洁、刘庆华、李维等10位老师获得区教学能手称号。宋林蔓在市职业技能大赛优秀选手称号,毛丽英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孟新红获区第五届中小学优秀学校课程,赵凤华获市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奖项,赵凤华、田素文、马红霞获区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奖项。在“省沿黄骨干教师示范培训”中,王瑞花被评为“优秀学员”。李潇、宋林蔓、在区教学学科年会上执教观摩课,学校被评为区2022年度“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三、改革有力,重构课程体系拓宽育人渠道

课程是培养人的核心载体。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与课程的迭代升级密切相关。今年学校围绕核心素养的形成改革创新,在“N+7”多彩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上进行重构,对学校课程资源、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进行了重新定位,优化提升,确保课程育人提质增效。

1.传承与发展——课标引领理念再提升

我们进行 “N+7”多彩课程体系发展规划。“N”即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7”即人文、科技、体育、器乐、书画、表演、实践等“七彩学校课程”,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果,被评为全省“校本课程评价改革”实验基地,919日在市校本课程评价改革启动会议和111日的省教育评价改革实验基地指导会议召开,给课程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我们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关注个性化多样化发展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进行评价改革实验,助力减负提质有效实施。919日在市校本课程评价改革启动会议和111日的省教育评价改革实验基地指导会议上发言交流。

2.研究与实施——学习方式变革再发生

学校成立课程研发中心,时间上由周二下午一二节课调整到周五下午课后服务时段,空间上由所有场地调整为专用场地,课程上把一些学生不感兴趣、门类重复的删除整合,由52门整合为33门,方式上由选课走班变为“选课走班+时空拓展”。

改变仅在教室内学习的方式,把学习融入活动与,实践中。思政课程体现服务化,在活动中成长;体育运动类通过比赛提高技能,提升兴趣;艺术课程为适宜于舞台演出而创造条件;劳动课程通过家务、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在生活中体验感悟;科技创新实行项目化探究,跨学科探究;实践操作类走向社会广阔空间;人文素养,偏重于诵读,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提升自我修养。

学校将劳动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由学校教育变为学校引导、家庭指导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格。特别是12月的劳动月教育主题实践课程,设计了打扫卫生、整理书桌、整理床铺、刷碗筷、包水饺等一系列劳动项目,通过教师教方法、家长教技能、学生勤实践,改变课程学习方式,家校共育提高劳动教育实效。

作为人文素养提升的“大阅读”课程,除语文、英语课外,学校每周固定下午一二节课时段(一二年级周二、三四五六年级周四下午)进行大阅读,并进行课外阅读、习作、朗诵、演讲等活动,打造书香君子少年。今年秋季,学校购建朗读亭一座,打造“悦兰声苑”展示平台,可以进行中英文朗读、配音、演唱等课内外有声展示,极大提高了师生的诵读积极性。

结合学校“君子少年”养成教育,学校开展“种兰花”劳动实践、“画兰花”美术展示、兰花小制作”“做君子少年演讲等实践活动。

从学生成长的客观需求出发,变“活动”为“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由小活动累积成大成果。320日,邀请区交警大队和护学公益岗志愿者,颁发“安全教育校外辅导员”聘书,进行集体宣誓和“手拉手,文明交通我遵守;心连心,安全人生伴我行”签字仪式,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96日,齐鲁最美警察、交通安全志愿服务队队长郭良营与山东省交通安全小使者、二完小学生小李悟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学生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09日,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到校进行“点亮信仰之光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升旗仪式,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118日,邀请省市妇联家庭教育专家、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菏泽学院心理学副教授柴清华教授做心理健康主题讲座。

1128日,邀请贵和律师事务所于海涛律师,以法治校外辅导员的身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宪法知识,讲清“权力”与“义务”,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讲座。

3.节仪与育人,校本节日展示育人成果

学校根据学生需求,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以校园活动为载体,将校本课程活动化,坚持办好科技文化艺术周、体育节等校园节日,为学生提供展示空间,同时把校园节日变成课程评价的有效载体,展示学生在不同领域课程中的学习成果,提升实践创新能力与人文素养水平。

举办了首届兰花艺术节,进行兰花创意小制作比赛。每年级安排一下午的时间进行体育竞技、趣味运动比赛,并举办秋季体育节,丰富学生体育生活。

 4.推进与展望——课程评价促质量

市校本课程评价改革启动会议后,学校根据市教科院《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全过程评价指标体系》指导意见,逐一对照,修订我校校本课程评价改革的实施方案。

围绕校本课程评价改革主题,我校引领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科室、教师,对照指标,分析现有的课程纲要、课程主题价值的挖掘、课时方案、实施过程、教学评价等进行了修订重构,对课程开展同行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自我反思评价等方面的探索工作,初步制定出方案后通过面向师生采取意见征集、问卷调查、专家评审等活动,切实起到修正、完善课程实施的教育质量。

四、校培蓄力,提升教师基本素养

1.抓好粉笔字、钢笔字书写提升教师素养

每学期初,学校甄选出本学期要练习的字发到学校群内,组织书法教师书写范本,供老师们临摹练习。每周五下午,学校深入办公室检查小黑板的粉笔字、钢笔字认真批改评比。期末进行量化考核,切实提升教师基本素养。

2.“悦兰声苑”朗读亭助力师生提高朗诵水平

本学期,学校在图书馆建设“悦兰声苑”朗读亭,系统自带中华诗文经典、课本朗读、童话寓言等篇章,作为学校“大阅读”和书香校园特色建设的重要场所。在朗读亭内可录制作品并将录制好的作品智能评分并留存、分享展示,作为演讲、主持、外语等发声训练的空间,营造全新的书香校园氛围。学校目前开展一轮师生朗读比赛,并将教师的比赛结果纳入期末教师基本功普通话考核量化。

五、举全校之力,把今后教学教研工作走深走实

行之深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随着教学研究与课程改革的进一步细化落实、深入研究,我们愈发感受的我们发展的短板,明晰今后努力发展的方向。

1.“教”字为要,求真务实抓课堂

本学期,牡丹区第二小学秉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丰厚的成果。下一年度,我们继续通过校长巡查、校长巡课、研课磨课、展示交流活动,在管理上下沉到班级落实到位,高标准高质量推动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在推进课程改革上获得新的启迪。

2.“研”字贯穿,打磨钻研促发展

本学期,我们的集体备课得到落实,高效课堂研磨取得实效。特别是第三轮磨课,区教科研专家引领,教学教研能力提升到新的高度。我们成立了以袁校长为首的教改团队,聚集集团优秀教师力量,组建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改革团队”,计划在新的一年,聘请我们教科研中心进行专家指导,进行“大单元教学”“大概念教学”“教学评一体化”“学科整合”“跨学科教学”教学改革,促进全校教师在教育理念上进一步更新,以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学生素养的提升。

“各项工作永争第一”铸就了二校的文化品牌,成为二校每一位教职员工前进的航标。一年来,学校强化学校管理、课程管理和教学管理,优化资源利用,打造“大阅读”“书香兰韵”“习惯培养”学校特色;凝练“二校精神”,传承和弘扬二校文化、二校传统,促进师生发展,校容校貌大变化、师生状态大提升,推动学校快速发展。

 

打印 关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央及各省政府
    中央政府各部门
    省政府各部门
    省内各市政府
    市政府各部门
    市内各县区政府

    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地址:菏泽市东方红西街999号 邮编:274000 电话:0530-5928999、5928972

    [鲁ICP备05021555号] [鲁公网安备37170202665859号] [网站标识码:3717020030]